来源:樱桃小房子
今天央行定向降准,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,主要是支持实体经济。

因为外围市场都在震荡,引发A股下跌,市场都在弥漫着恐慌情绪,所以我们降准释放流动性也很正常。
但这次依然是定向降准,意味深长,不让钱流入房地产,代表着高层的态度,房住不炒,暂时绝不松口。
大家都以为受疫情影响,房地产调控肯定会适当放松一下的,但没想到这次疫情这么严重,高层还是死守着需求端没放松,各个地方的救市也仅限于救企业救就业。
何时会放松一点?不知道,要等。
因为过去几年都是松松紧紧,交替出现,要看经济增长的需要,一般放松是在年底,四季度的时候。
但房住不炒的大原则始终没变。
从现在可以看出来,我们的货币政策定力还真的是很强,不管面临多大突发性危机,也不慌张,不搞大水漫灌,越是这样,越有利于我们的转型。
好在我们的疫情现在快接近尾声了。

昨晚大家都在等待美股是不是会第二次熔断,那种希望见证历史的心理,确实有点意思。
全球股市这两天连续大跌,能感受到身边开始弥漫着恐慌情绪了。
再这样跌下去,隔壁的天台是不是又要开始排队了?
有时候一开始还风平浪静,但只要感染和死亡人数快速上升,特别是有高级别官员和明星感染,恐慌情绪上升,就是几天的事情。
今天加拿大总理夫人就确诊感染了。美国越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,大家就会越恐慌。所以这也是一开始特朗普迟迟不肯面对的缘故,总是把它当做流感来对待,告诉大家就算得了也会自愈。病毒都不服气了。
本来一手好牌现在打的稀烂。
要是特朗普因为疫情引发美国大规模死亡,还有美国经济危机,那他的连任估计也岌岌可危了,毕竟这是他的疏忽造成的,他再想甩锅给中国也没用。谁又想出现病毒呢是不是,中国为了阻止病毒传播已经做出巨大牺牲了,你们后期不重视那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了。
今天有段子调侃,美国选举也不用去拉票了,两个老人谁能安全活到11月,那就是谁来当总统了。

9号我在星球里说,美股泡沫多半要破裂了,会引发全球进一步衰退。
但没人相信,有人回复说被美股打脸的人太多了,巴菲特还在不停的买呢。
巴菲特昨天还说,他活了89岁,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。
我10号在星球说美股完蛋了,哈哈又有人说现在是抄底美股的绝佳时机。
美股牛了12年,本来也要到头了。
疫情和石油两大黑天鹅只是引爆了美股破灭,突然的恐慌性暴跌,使得市场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,那就会引发踩踏。
美股牛市终结的逻辑,我在星球也简单说了一下,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牛市呢?
美国从08年经历了几轮量化宽松以来,市场进入漫长的牛市,就是因为流动性泛滥。
美股本身在2017年开始缩表,就有了见顶的趋势,不过随着减税和回购又重新开启一轮升势。
而这两项工具已经快用到极致了,减税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,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去年是最好的一年了,去年基数太高,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扩散,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,需求萎缩,今年增速肯定会下降,未来预期只会下滑,股市炒的就是预期。
美国如果重启QE,短期能缓解市场流动性,改善目前危机短期困境,但美国公司本身盈利增长乏力的困境还是没有改变,因为过去美国公司股价上升,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基本面太好,而是靠回购,股本减少撑起来的,所以牛市转熊的结果不会改变。
美国去年从加息转为降息,其实就已经在释放经济下滑的信号了。对美国来说,股市确实是经济的晴雨表。
而美国降息空间只有3次50个基点就是负利率了,货币操作空间不大,就跟欧洲一样动弹不得。
再加上疫情和石油大战的影响,使原本摇摇欲坠的牛市,雪上加霜。
其实任何一个泡沫的破灭,牛市的终结,外在的因素都只是导火索而已!
从08年金融海啸十余年以来,全球资产配置主要在美国,现在美国经济、美元、美股、美债都在高位震荡,随着全球各国都进入“负利率”时代,全球资本也会面临着重新配置的需求。
现在不止是美国,全球很多国家的股市都已经进入技术性熊市了,一般跌幅超过20%就算。
很多人关心,美股爆破后,那中国的楼市和经济会有影响吗?
恐慌情绪短期会蔓延,不能说没影响,因为首先A股也会受牵连,大家在股市的资产就会缩水,很多人就会观望一下,先不入市买房,看市场会不会跌。
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中国股灾深圳楼市,大家可以做下参考,深圳上半年暴涨,股灾之后市场因为恐慌,楼市在第三季度停顿了3个月没涨,但等市场情绪稳定之后,四季度继续上涨。
现在对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来说,调控持续着,房价还是难以上涨的,除了少数城市,比如深圳这样供给量一直跟不上的,而人口又持续流入,调控还放松的。
但是之前因为疫情耽误没有释放而累积的需求,加上因股灾恐慌而观望的需求,我相信迟早几个月也要释放的,所以后面的成交量还是会提升,市场会活跃起来,这是我始终坚持的观点。
那对刚需来说,如果能逆势入市,你的选择余地其实会大很多,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太少了。
因为什么是刚需,就是一定需要买房的,才叫刚需。
所以那些跟我杠,说现在危机要来了,叫我不要劝大家买房的,是你们根本不懂别人的需求!
比如我姐的孩子,二十多岁了,他能不买房吗?不买房,谁愿意跟他谈对象啊?
我姐年前买了房子后,就如释重负,总算完成了一件大事,果然买完房,她儿子就找了个女朋友了。这种就是真正的刚需,懂吗?
而且你们不要把房地产想的那么万恶,只要不是炒房,合理的买房需求,也是国家在支持的。
虽然我们不能再靠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,但是靠合理的购房需求来支撑经济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,我劝大家不要太极端,要知道中国转型升级不是一年两年,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。
日本当年刺破房地产泡沫,经济崩盘,导致失去的20多年,教训还历历在目。
我们不能重蹈覆辙,所以现在只能保持让房地产平稳发展。
如果你是刚需,你在合适的时间买房也算是给国家做贡献了。当然是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就买,买不起谁也不会逼着你去买。
现在国外面临着危机,而我们如果能够保持着五六个点的增长,那我们就能趁机出去剪他们的羊毛,去收购他们的高科技产品,当然那些国家一直在拒绝。
昨天流传着一张各个国家股市的跌幅对比图,而A股跌幅是最小的,卧倒装死。
一般繁荣的顶点过后就是萧条,美股现在相当于10楼,A股在1楼,就算有地下室,我们的安全系数也要比他们高很多。
假如我们的楼市现在处在2017年的高位,那确实风险会大很多,但我们已经调控了3年,泡沫释放了大部分,投资客大多被赶出了市场,现在都是刚需的天下,而豪宅产品,都是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人才敢碰。
所以整体的安全性高很多,一二线城市问题不大,只有三四线下跌风险大一些。